时间: 2024-08-12 10:55:35 | 作者: 爱游戏全站app登录入口
小香猪是微型猪种,具有瘦肉厚、纤维细、脂肪颗粒小、香味浓郁、早熟易繁等特点,全世界仅我国有。小香猪皮薄骨细、瘦肉厚、肉质细嫩,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适合加工成烤乳猪,是一种高蛋白低能量食品。
项目利用伊通县充足的光伏资源建设生态养殖观光项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光伏+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为吉林省现代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2020年高猪价带来的高利润的激励下,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业高速扩张,养殖规模大幅度增长,猪肉产量显著提升,猪肉价格大大下降,部分生猪养殖企业亏损甚至倒闭;2022年,国内生猪产能继续释放,猪肉产量维持增长趋势,但在上一年行业大幅度亏损的背景下,2022年全国猪肉产量增幅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同比增长4.63%,距离恢复近年来的峰值产量(2014年,5820.8万吨)还有279.8万吨的差距。
猪肉产量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生猪出栏量的增长,2022年,中国全年生猪出栏7亿头(69995万头),同比增长4.27%。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率略低于猪肉产量同比增长率,说明得益于近年来国内种猪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每头生猪的猪肉产出量(生猪胴体重)均有所增长。目前,国内猪种以国外引进品种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国内地方品种宁乡猪、内、荣昌猪、太湖猪、香猪、东北等养殖最为广泛,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生猪种业良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从存栏量来看,202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继续回升至4.53亿头(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4%;生猪存栏量的持续增长保障2023年一季度生猪市场的充足供应。2022年是2019年以来,全国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的第3个年头,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率明显缩小,回升势头明显放缓。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保障生猪产能的核心部件,全年的生猪出栏量取决于1年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2022年年底,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390万头,同比增长1.41%。按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2022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3895万头~4305万头)上限。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同比增长6.75%。按14亿人口进行计算,全国居民家庭消费猪肉3766万吨,折合生猪4.76亿头,在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8%。就全国居民家庭猪肉消费量来看,目前全国猪肉供应供大于求现象较为明显。
肉消费类型以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为主,其中,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热鲜肉产品在全国猪肉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从市场份额来看,热鲜肉中国市场所占的比重约为70%,消费场所集中在农贸市场,保质期相对较短(1~2天);冷鲜肉保存时间在一周左右,价格相比来说较高,消费场所分布在农贸市场、加盟店、商超等,在肉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0%;由于冷冻会破坏猪肉原有的口感和风味,冷冻肉在肉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0%,但冷冻肉保质期较长(6~12个月),价格相对较低。
肉类加工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按制作流程与工艺的不同通常能将肉制品分为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和发酵肉制品五类。从肉制品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中国市场上猪肉制品所占的比重在60%以上,所占的份额最大。
2021年,中国肉制品加工量为1580万吨,同比下降7.76%;与2015年的1531万吨相比,增长了49万吨,增幅约为3.2%。从同比增长率来看,2015年至2019年,中国肉制品加工量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比增长率在4%附近波动;2019年至2021年,中国肉制品加工量连年下降,且同比降幅呈扩张趋势。
2021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优化区域布局与产品结构,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四个千亿级产业,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生猪养殖出栏量将逐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猪肉供给,以此来实现猪肉自给率的提升。考虑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形态趋势以及猪周期对行业的影响,预计202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呈波动上升的发展形态趋势,到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2万亿元。
香猪是一个重要的猪类品种,而且也有很高的养殖价值。香猪养殖最大的优点是香猪自身的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能力强。因为这些香猪自身的优势可以使得香猪养殖的饲料投入少、成活率高。香猪皮薄肉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合于加工烤乳猪的优良特性。肉品也可加工为腌肉、烤肉、腊肉等,因此香猪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光伏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为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将农业经营设施(或单元)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合理嫁接光伏的经营模式。在光伏电站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预留给农业种植、养殖所必需的空间,确保在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的同时,满足植物、动物的生理需求,达到农光互补的效果和效益,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集成与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光伏农业主要有四大模式,即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水利、光伏村舍,其中又分为菌菇光伏、渔光互补、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生态光伏、水利光伏等。在当下光伏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浪潮下,光伏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香猪猪舍应选在地势高避风向阳,地形开阔整齐的地方。猪舍内的饲槽普通要依墙而建,槽底呈“U”形。猪舍内污水沟有足够的坡度,以利于污水顺水流出舍内。香猪养殖以放养为主,常吃青草、鲜嫩树叶等青饲料,还应适当的补充些维生素、矿物质等,以保证香猪的生长发育。
202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发布《关于对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公示的通知》,拟在吉林省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平市示范区产业承接布局、产业承接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在产业承接布局上,四平伊通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承接产业重点上,绿色载能产业主要承接制氢、制氮以及绿色载能产业。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完整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客户服务机制。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建议》,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在林区、牧区合理地布局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项目,打造发电、牧草、种植养殖一体化生态复合工程;建设新能源+农村景观示范等内容。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实现太阳能发电与生态修复、农林牧渔业等协同发展。到2025年,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复合开发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伊通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着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伊通优质安全畜产品品牌,建设以大中城市为主要市场的食源性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
《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生猪产业集群,以马鞍镇、大孤山镇、伊丹镇等乡镇为主,建设优质生猪养殖产业带,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挥伊通温氏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稳定的生猪产业联合体,鼓励引导屠宰加工公司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着力发展猪系列冷鲜肉、调理肉制品、熟食制品、肉类休闲食品加工产业,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养殖、饲料、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引进企业和项目,加快由卖生猪向卖猪肉、卖食品转变,推进副产品精深加工。
四平市可利用光照资源充沛,西部双辽地区太阳辐射可达到5100兆焦/平方米以上,别的地方可达到5000兆焦/平方米以上。
为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伊通凭借交通动脉重要点位,在原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上,集中强化规划布局、资金土地、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要素配置,打造了城北新区和长伊、景台、新兴三个开发区片区。城北新区规划设计初具雏形,着力构建集满族文化、商务科创,医疗康养特色街区,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伊片区目前征收土地约235公顷,现已通过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景台片区3.45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收储工作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编制中,正在着手总规扩展修编设计,由原来的8.71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新兴片区计划扩区到25平方公里。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畜牧养殖大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梅花鹿良种繁育基地,有东北非牧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
伊通县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迅猛。以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梅花鹿五大产业为重点,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牧业小区建设和标准化养殖为主线,全力发展畜牧业,牧业小区达到374个。
四平市汇集了科研、工程技术、勘察设计、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人才,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工程学院、四平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四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教育培训、成长体系。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成人高校2所、职业学校22所,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劳动力资源优势显著,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比来说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伊通满族自治县与吉林农业大学开展了人才教育培训校地战略合作,实现了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紧密型、递进式、多样化,畅通人才对接渠道,为伊通县引入高端智囊型人才资源。
长春都市圈一小时环线高速,将伊通城环纳其中,设计规划中的长春——辽源——通化高铁,伊通被列入七站之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有效辐射东北三省一区,能够大幅缩减产品运输半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效率。在吉林省“一主六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中,伊通处于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随着长春南扩、伊通北融,与长春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集聚,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焦点区域。
伊通距长春最近仅17.2公里,县城距省会长春市区48公里,仅需30分钟车程,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77公里,需1个小时车程。长白、长辽、长梅和环长春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吉林省中南部4个地区、16个市县通往长春的必经之地。辽长铁路伊通段于2016年建成通车,结束了伊通没有铁路的历史。长伊中线一级路建成后,伊通接受环长春经济圈辐射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利用原有的光伏农业科学技术大棚及智能玻璃温室,建设观赏香猪种猪繁育场5万平方米,商品香猪养殖场10万平方米。
本项目总投资为2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800万元,流动资金5200万元。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21000万元,利润6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0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4.44%。
项目依托伊通县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结合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的双向优势,打造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示范、特色品种种植、传统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体系调整步伐,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幅员2527.1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7个行政村(1个回族村,1个朝鲜族村),1209个自然屯(5个民族屯,其中3个朝鲜族屯,2个回族屯)。全县总人口45.6万,其中农村人口37.7万,有满、汉、回、朝、蒙古等27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17.3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8%。
伊通满族自治县作为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历史悠远长久,文化渊源深厚,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和聚集地之一,有柳条边、御围场等众多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和满族民俗,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特色旅游名县、中国生态魅力县。
伊通致力于软硬环境建设,全力为客商打造无顾虑投资、无干扰建设、无障碍发展,审批环节最少、办结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服务质量最好、投资环境最佳的“三无五最”县份。全县本着“必须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放开放活,可管可不管的一律不管”的服务理念,做到企业办到哪里,项目建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外商和投资者,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赋予了伊通更宽松更优越更舒适的创业发展环境,正呈现出一股难以抗拒的引力,吸引着省内外投资者的热切目光。